山青林茂护一渠清水永续北上【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11-12 人浏览
本文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建设纪实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良好南水北调宣传中心供图中国绿色时报11月28日报道(记者李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底正式通水运行,将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的清水送到豫冀京津,实现了远水解近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建设纪实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良好南水北调宣传中心供图中国绿色时报11月28日报道(记者李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底正式通水运行,将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的清水送到豫冀京津,实现了远水解近渴。3年过去了,如今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如何?沿线各地如何保障南水清澈?带着这些疑问,11月13日-16日,记者随南水北调采访团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河南淅川、湖北十堰和陕西安康,走进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绿水青山中。河南淅川环库绿化护渠首生态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城南下30公里,便是马蹬镇白渡滩村,几位村民正在山坡上管护今春刚栽种的树苗。
这里以前是典型的石漠化荒山,岩石裸露、土层瘠薄,庄稼都种不活。近年来,我们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荒山造林,在山坡上采用挖大穴客土造林的方法,栽种樱花、海棠等观赏林木,推进马蹬镇全域旅游发展。马蹬镇镇长周玉山说,经过几年的治理,马蹬镇的石漠化区域林木覆盖率超过90%,他们计划经过今冬明春的努力,把全镇的石漠化区域全部治理完毕。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是守护丹江口水库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呵护丹江,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淅川重任在肩。为构筑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生态屏障,淅川县通过市场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荒山造林,治理石漠化。
淅川县在马蹬镇启动实施了环库绿化示范工程,沿线全长25公里,规划造林2.5万亩。环库绿化工程将造林绿化与水质保护、石漠化治理、精准扶贫相结合,根据沿线各村地理位置、立地条件和产业扶贫规划的不同,在沿线两侧荒山重点栽植樱花、海棠、五角枫、竹子等景观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坡建设软籽石榴、核桃等经济林采摘园。周玉山告诉记者,工程采取专业队合同造林模式,共栽植生态景观林和经济林苗木310万余株。淅川县林业局在树苗树种选择、造林时间、造林方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严格把关,并给予造林队专业指导,造林成活率大幅提高。
据统计,淅川县近年来每年造林绿化面积在10万亩以上,造林成活率达90%,造林合格面积连续8年位居河南省第一。湖北十堰小流域治理保清水北上摊开湖北省十堰市地图你会发现,所辖的南三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和北三县(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像汉江旁两片巨大的肺叶,汉江的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片肺叶的功能。2000年至2010年,南三县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全面停止849万亩禁伐区的森林采伐。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正式启动,十堰市实现了天保工程全覆盖。
丹江口市是十堰开展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重中之重。在丹江口市蒿坪镇蒿坪村,记者看到坡耕地上种植的经果林生长茂盛。
以前这里可不是这番景象。我们这里的耕地60%以上都是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农民种庄稼基本靠望天收。
后来市里实施了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余家湾小流域治理工程,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蒿坪镇专职人大副主席张立德说。余家湾小流域位于丹江口市蒿坪镇,涉及4个行政村。工程区在15度以下的坡耕地进行石坎粮梯、土坎果梯坡改梯及水系配套,提高土地利用率;在15度至25度的部分坡耕地发展经果林;在荒山荒坡栽植紫穗槐,增加水保生态林保有量。
工程区的灌木林地、其他林地、荒山荒坡地还实行封禁治理,指派专人管护并进行补植,提高疏幼林地郁闭度和荒山荒坡覆盖度,提高保水保土能力。张立德介绍,据测算,余家湾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进入效益期后,年可保水204.72万立方米,保土5.87万吨。
工程区按当地群众意愿发展经果林,种植薄壳核桃6.13万株,5年后进入效益期,预计每亩年可收入8500元左右,收入是治理前的六七倍。为保护好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丹江口市近年来先后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长江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全市完成坡耕地还林20.66万亩,宜林地造林50万亩,石漠化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近期,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两地林业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跨省协作机制。
双方将在天然林管护、生态环境建设、森林防火等方面加强协作,跨区联防共建。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十堰的生态环境,十堰的天然林每年所涵养的水源相当于31座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当地空气优良天数多年保持在350天左右,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二类以上。陕西安康让水源地山青林茂陕西省秦巴山区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近年来,陕西省在秦巴三市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飞播造林、千里绿色长廊、重点区域绿化和绿色家园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并严防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功能逐步增强,有效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对安康市的投入,是陕西省大力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安全的典型案例。
自2007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林业部门不断加大对安康市林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目前,安康市林业用地面积近300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1.55%,森林覆盖率超过60%,林木总蓄积量6000多万立方米,其中经济林总面积近600万亩,林业总产值30多亿元,农民人均年增加林业收入1000多元。安康市相继开展了瀛湖绿化治理工程和汉江两岸绿化工程。
瀛湖治理区域种植了橘子、李子、枇杷等经济树木,如今已是林茂果丰。2009年启动实施的汉江两岸绿化工程惠及241个行政村的19万多农民,流经340公里两岸直观坡面荒山荒坡实施新造林20.92万亩、封山育林30.4万亩。
安康市紫阳县实施了小流域治理、水源地保护等林业工程,近3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66.5平方公里,绿化造林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6%,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水质的提高与林业生态建设密不可分。目前,汉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的11个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安康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也稳定在国家二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始终保持达标率为100%。
本文来源:开云(中国)Kaiyun-www.15hp.com